南充现代物流园(资料图)。高坪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贾新玥
今年初,高坪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立足高坪特色,扩展形成“五大融合”发展思路,既对现代化高坪建设的总体谋划进行了丰富完善,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也奏响了加快建设“大城门户、森林城市、活力高坪”的最强音。
在“五大融合”发展思路中,“产创融合”作为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被赋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好新时代精准、特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现代化高坪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使命。笔者通过实地踏访,探究“产创融合”发展思路背后战略选择的逻辑、融合发展的图景以及系统工程的破题之道。
1 应势而生 产创融合打破产业壁垒
今年初,高坪区扩展形成“五大融合”发展思路,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动因和现实考量。
面对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和重构,产业“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复杂变局。在此背景下,高坪深刻认识到唯有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方能在危机中把握产业升级先机,重构更具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
高坪作为川东北开放高地,通过“产创融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协同共振。随着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突破千亿规模,高坪已进入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对此,高坪区清醒认识到,单兵突进的发展模式难以释放产业集群效应,亟需通过产创融合打破产业壁垒,构建要素融通、创新协同的产业生态。这种战略转向既是对新发展理念“创新”“绿色”要求的精准回应,更是破解发展动能转换难题的关键密钥。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期,“产创融合”成为高坪构筑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机遇,高坪立足川东北开放门户定位,以“产创融合”提升平台承载能级,着力吸引重大战略项目和创新要素集聚。特别是在临江新区主战场建设框架下,通过创新要素与产业基础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
“产创融合”彰显了高坪把握时代脉搏的前瞻视野,高坪以融合思维重塑发展逻辑,正在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2 势能聚合 开放创新磁场升级
位于南充航空港科创中心的南充华科福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领域的高科技公司,也是全市首个氢能源设备制造企业。3月28日,在该企业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精准检测和校准。
“我们组建了由4名资深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把每年营业收入的25%用于创新研发。去年10月实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批量生产,今年5月将启动首个5G基站供电示范项目。”南充华科福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行政经理贾燕飞说。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燃料电池研究中心研发团队,该企业构建了从制氢设备、氢燃料电池原材料到单电池、电池堆、发电系统生产制造100%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现代农业、电力网络等场景。
2024年,高坪区实施设备更新、“智改数转”项目43个、完成投资13.7亿元,新签约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三大新赛道”产业项目9个,成功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户,省级技术中心6户。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正加速形成。
叉货、装车、报关、启航……依托川东北唯一保税物流中心——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及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卡航、中老班列“四轮驱动”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越来越多“高坪造”走出国门。2024年,高坪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9亿元,同比增长21.6%。高坪外贸产业正强势崛起。
如今,高坪区正依托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资源,加快推进南充国际职教城建设,通过科创中心、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三环研究院等现有开放创新平台,以及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和人才培养作用,助推区内企业实现“实验室—中试线—生产线”的科技成果转化,让高校的“书架”精准对接企业的“货架”。在此过程中,全区还建立了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重点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解决“脖子”技术等创新型产品,让人才的“智本”加速转化为产业的“资本”。
2024年,高坪区成功争取国省市科技项目5个,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58亿元,新实施产学研用合作项目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户、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户。依托航空港经开区打造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入列四川省第二批产教联合体培育名单。依托“嘉陵江英才工程”“果州优才计划”新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120人,成功创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
3 四链协同 产创融合向“新”跃升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蓄势的交汇点,高坪区将“产创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持续深化改革赋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良性循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改革创新“关键变量”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今年,高坪区将把临江新区高坪片区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围绕现有主导产业和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氢能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临江新区高坪片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亿元、增长12%以上。
高坪区还将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管理制度,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1.5亿元以上。加速本地创新成果产出和域外创新成果引进转化,力争新实施产学研用合作项目5个、新授权发明专利20件以上。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果州优才计划”,加快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此外,高坪区今年将高标准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江东片区,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营质效,稳定开行中欧班列、国际卡班。持续扩大外贸规模效益,支持三环电子、首创科技等重点企业做大出口规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中间品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充分用好外事侨务资源,积极洽谈外资项目落户高坪,力争完成外商直接投资600万美元以上。
向“新”出发,向“高”而攀。从“产创融合”发展思路的顶层设计到“四链协同”的生动实践,高坪正以创新为笔、产业为墨,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